Mantle Network:L2 竞争内卷,模块化解决方案崛起

本文将从当前 L2 的市场情况出发,深入解析 Mantle Network 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原理,以及其在生态发展上的关键举措。
目前的 L2 市场,竞争逐渐内卷。我们能观察到的数十个 L2,整体技术方案都趋于同质化。当 OP 和 ZK 成为了唯二选择,不同 L2 之间的差异似乎并没有那么明显。
同时,应用们往往可以换到不同的 L2 上再来一轮跑马圈地。从技术角度看,选择哪个 L2 似乎都是可行的选择。
在同质竞争环境下,一个 L2 想要脱颖而出,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技术也好,生态也罢,具备差异化显…

本文将从当前 L2 的市场情况出发,深入解析 Mantle Network 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原理,以及其在生态发展上的关键举措。

目前的 L2 市场,竞争逐渐内卷。我们能观察到的数十个 L2,整体技术方案都趋于同质化。当 OP 和 ZK 成为了唯二选择,不同 L2 之间的差异似乎并没有那么明显。

同时,应用们往往可以换到不同的 L2 上再来一轮跑马圈地。从技术角度看,选择哪个 L2 似乎都是可行的选择。

在同质竞争环境下,一个 L2 想要脱颖而出,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技术也好,生态也罢,具备差异化显得至关重要。

比如谈到 Base 的 L2,你自然会想到Friend.Tech。生态上的一个爆点,带来了话题性、流动性和热度,背后的 L2 也会从中受益。那么,下一个与众不同的 L2 会是谁?在 L2 市场四大天王已牢牢占据头部份额的情况下,有特色的后起之秀更加值得关注,而 Mantle Network 就是其中之一。

从解决L2共性问题出发,Mantle Network 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和独立的数据可用性层;而在生态发展上,Mantle Network 进行了差异化布局,将重点放在了离收益更近的 LSD、RWA等领域,为其赢得独特的市场位置和用户群体创造了机会。

同时,高额的金库资金储备,以及近期举办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似乎也在向市场传达其发展的底气和吸引用户的决心。但目前,中文区缺乏关于 Mantle Network 的深度,更多是资料的堆叠和罗列,这就使得大家对于它的技术设计、生态构建以及发展规划,缺乏完整和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本文将从当前 L2 的市场情况出发,深入解析 Mantle Network 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原理,以及其在生态发展上的关键举措。

潜力与财力,撬动未来的后起之秀

在深入理解Mantle Network的技术设计之前,更为直观的方式是通过多组数据来快速了解其基本情况。

首先,从 TVL 总量上看,Arbitrum 和 Optimisum 两个老牌的 L2 拥有绝对优势,且市场份额大幅领先于其他 L2;

而由于 Mantle Network 主网上线不久(7月),在 TVL 总量上较之于 Arb 和 OP 之外的其他 L2 也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发展尚需时间。

但从增量上看,L2BEAT 的数据显示,从主网上线至今的2个月时间里,Mantle 自身TVL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并在 8 月之后达到比较平稳的状态,目前已来到 9000 万美金左右。

从陡然增长再到相对固定,数据也表明 Mantle完成了初步的生态吸引和启动;但如何让 TVL 再上一个量级,则需要一些差异化的生态建设。更多具体的做法,我们也将在后文中做进一步介绍。

同时,Mantle Network 最近一周开始出现链上活跃大幅增长的势头。

虽然 TPS 绝对值并不高,但其增幅也意味着处理交易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也与部分链上合作项目开始发力有关。

具体到已有项目,可以看到当前 Mantle 的生态主要集中在 DEX和 借贷上。TVL 排名前十的项目中,DEX 和借贷占据了半壁江山,且独占项目和跨链项目数量相当。与其他 L2 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类似,DeFi 赛道相关的项目构成了基本盘,而后期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跑出更多特色应用,或是引入已有赛道中咖位更大的明星项目来做大声量。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认为 Mantle Network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在 TVL 和链上活跃增幅明显的趋势下,亟待进一步释放其潜力。

但想要让项目自身更近层楼,技术革新或是生态建设都需要相当体量的资金支持。而这也是 Mantle Network 显著区别于其他 L2 项目的优势所在:雄厚的资金储备,构成了撬动未来生态发展的巨大杠杆

早在今年5月,Mantle Governance 通过了BIP-21 提案,其中的代币 BIT 按照1:1的比例转换成 Mantle 的原生代币 MNT,以用于项目未来的运营和生态发展。

因此,目前 Mantle 拥有着一个极其财大气粗的 Mantle Treasuary(金库)。截止本文撰稿时,其部署在以太坊上的金库智能合约显示,MNT 等代币构成的金库储备总量达到了20亿美金。这个体量规模,也使得 Mantle Treasury 成为了整个加密行业中最大的项目金库,为后来居上提供了底气。

在其官网已经发布的 EcoFund 生态扶持计划中,Mantle 拨出了 2 亿美金,用以投资和帮助其生态内的原生项目及技术合作伙伴。

在巨额投入的刺激下,可以预见会有更多的项目在未来达成合作,并成为其生态中的一员,甚至从中跑出独占或现象级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资源优势并不是一个项目的全部。当潜力背后有了财力做支撑,我们下一个更感兴趣的问题是:Mantle Network 在技术上是否也具备特色和优势,从而吸引更多项目和流动性的进入?

模块化设计与独立 DA 层,双剑合璧杀出竞争重围

关于 Mantle Network 的技术,我们能看到最多的标签是**“模块化”**。

但是,对于模块化对 L2 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如何解决以及其中各模块彼此的联系…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市场上仍然缺乏完整的介绍。

为了系统理解 Manlte Network,首先我们可以用L1做个类比。

在以太坊中,目前各个功能模块如执行、结算、共识和数据可用性都被清晰地划分,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进行优化和迭代,也便于开发者理解和参与。同时,执行和结算的分离,也让以太坊在扩展性和性能提升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那么,在 L2 上为什么也需要模块化设计呢?

实际上,L2 的核心问题和 L1 是一致的,也涉及到交易处理、状态验证和数据可用性等方面。因此,L2 的模块化设计实际上是对 L1 模块化思想的一种扩展和延续。

Mantle Network 恰好就是这样一个高度模块化的L2解决方案。在 Mantle 中,模块化设计主要涵盖了三个核心领域:交易处理、状态验证和数据可用性

交易处理:向去中心化排序器迈进

首先,交易处理在 Mantle 中由 Sequencers 负责。Sequencers 不仅负责接收用户的交易请求,还负责将这些交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和打包,最终生成一个待提交的交易块。这个过程类似于一个排序机制,确保了交易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得到处理。

在Mantle Network 目前的设计中,一开始会由官方基金会运营集中式的Sequencer,但计划在未来考虑将其去中心化。具体方法上,其去中心化的方式是引入“scheduler(调度器)”,由该实体来确定下一个区块生成时的Sequencer到底是谁。

状态验证:TSS 节点,缩短交易挑战期

其次,我们来看状态验证。Mantle 使用了阈值签名方案(TSS, Threshold Signature Scheme)来实现这一功能。在 TSS 中,各节点分布式地生成私钥的一部分,并对上文提到的 Sequencer 打包的交易,形成一个共同的签名。

TSS 的方式涉及到 MPC(多方安全计算)相关技术,具体细节在此不做深入解释,其本质是多方共同参与对交易正确性的判断。

通俗来说,这有点像一群“交易质检员”,即多个人独立检查某一拨交易有无问题,可以降低这拨交易真正出现问题的概率。

因此,采用模块化架构引入 TSS 节点的核心目的在于:原本需要在 L1 层验证和共识的交易,现在也可以先在 L2 层提前验证一轮。

由于 TSS 节点提前验证了交易的状态和正确性,OP Rollup 机制中从 L2 提款到以太坊 L1 网络的挑战期(通常需要大约 7 天,防止 L2 上原来的交易有问题)可以显著缩短。

此外,负责在 Mantle 网络中进行验证的节点需要质押 MNT 代币。任何恶意行为都会导致 TSS 节点被砍掉,砍掉的量会在其他节点之间分配。

最初,TSS 节点引入知名的公司来参与。之后节点的上线将由 Mantle Governance 来决策,以逐步达到去中心化。当交易经过排序器打包,TSS 相关节点进行验证之后,下一步的考虑则是如何让已经发生的交易数据变得可用。

数据可用性:独立 DA 层,借力 EigenLayer 提升可靠度

Mantle Network 引入了 EigenDA 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EigenDA 不仅保证了高度的数据可用性,而且还具有一套精心设计的奖惩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数据可用性节点(DA节点)能够得到适当的激励,从而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实现上,由于 EigenLayer 的主网并未正式上线,目前版本的 Mantle Network 采用的 DA 层,是基于 EigenDA 技术的简化版本,名为 Mantle DA。

后续等到 EigenDA 主网上线后,再行考虑作相应的技术迁移。

跳出具体的迁移时间和执行,从原理上看,选择与 EigenLayer 合作,在数据可用性上更进一步,是 Mantle Network 目前区分与大多数 L2 的关键特色,同时也是增强 L2 安全性的一个重要设计。

但考虑到大部分读者可能对这一概念并没有深入了解,我们在此做一个小小的科普。

  • 什么叫数据可用性(Data Availability)?

数据可用性简单来说,是指网络中的任何节点都应该能够访问到完整的交易历史和其他关键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网络的透明性和可验证性,从而维护系统的信任。

  • 数据在什么情况下可用,或者不可用?

数据可用的情况:

完整性:所有的交易数据都是完整的,没有丢失。

访问性:任何节点都可以轻易地访问到这些数据。

及时性:新的交易数据应该在被确认后立即变得可用。

数据不可用的情况:

数据丢失或损坏:重要的交易历史或状态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扣押:恶意节点或攻击者有意不发布数据。

网络分区:导致数据不能在整个网络中传播。

  • 在Mantle中到底如何处理数据可用性?

Mantle 使用 EigenDA(Eigen Data Availability)技术来处理数据可用性问题。EigenLayer 构建在以太坊上,其核心思想是使用"重新质押"(re-staking)机制来确保数据可用性。以下是它的主要运作步骤:

  1. 重新质押(Re-Staking):以太坊的Layer 1验证者可以选择参与 EigenDA,并使用他们在以太坊上已经质押的 $ETH 作为担保。

  2. 数据发布与存储:当 Mantle 的 Sequencer 发布新的交易数据时,这些数据经过TSS验证后,会被发布到以太坊上,并可以由参与 EigenDA 的 L1 验证者存储。

  3. 性能条件与激励机制:这些 L1 验证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性能条件,如数据存储和传播速度。作为回报,他们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按照当前的设计,验证者有足够的动机选择参与 Mantle,因为它可能会获得 ETH 和 MNT 的双重回报。

  4. 监督与惩罚:如果某个验证者没有按照协议要求提供数据可用性服务,其质押的 $ETH 会被没收或减少。

  5. 数据可用性验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些 L1 验证者来验证 Mantle 网络上的数据是否真实可用。

结合以上三个核心模块,可以描绘出一个完整的 Mantle 交易生命周期。

从交易的发起、到 Sequencers 的排序和打包,再到 TSS 节点的状态验证,最后到 EigenDA 的数据存储和可用性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模块负责,形成了一个高度协同和高效的系统。

最后,我们也可以用一张表来总结 Mantle Network 的模块化设计,以及其中组件的用途和好处:

LSD 与 RWA,离热点再近一步的生态布局

正如文章开篇所述,L2 的发展离不开特色生态的构建。Base 上的 Friend.Tech 已经证明了一个热点对用户流动性的吸引力。对 Mantle Network 来说,目前选择发力的吸引点,在离收益更近的 LSD 和 RWA 上。

首先,Mantle 将 LSD 单独拿出来,作为其整个产品结构中重要部件。在其官网所描述的整个生态系统建设中,大的产品类型分两种,一类为 LSD,而另一类为其他。

此外,Mantle 的内外部动作,都体现着对 LSD 赛道的主动布局。从内部论坛的提案中可以看到,Mantle 发起并通过了提案,同意上线属于自己的 LSD 协议。

该提案允许包括 Mantle Governence 在内的用户,都可以存入 ETH 到协议中,并获得产生收益的 mntETH 凭据代币。这也就意味着 Mantle 不光在做 L2 的基础层,同时也亲自下场打造 LSD 协议,整体的规则、设计和收益产生方式,都与我们常见的stETH等类似。

不过在协议的启动方面,Mantle 则显得更加顺风顺水。Mantle Governence(金库)、机构和其他合作伙伴累计已经注入了 27 万个 ETH,为自家的 LSD 协议提供初始资金支持。而这样的量级,可以直接让 Mantle 的 LSD 协议中质押ETH的数量,排进市场 Top3。

同时,在外部合作上 Mantle 也在积极推进。Lido 已经通过提案,将 40,000 ETH 分配给其流动质押平台,意味着 Mantle 上将增加 stETH 的流动性,双方通过收入共享协议建立战略关系。

大手笔的 LSD 布局,对于 Mantle 来说,最大的好处在于:在盘活自家生态的同时,确立竞争优势。

第一,LSD 协议中的 mnETH 代币可以赋能到 mantle 生态中的其他项目中,通过mnETH 在其他项目中进行质押/借贷等操作,盘活生态项目,并且吸引用户产生收益;

第二,LSD 是经过验证且较为稳定的赛道,更偏资源密集型(ETH 的质押量是关键因素)。

Mantle 的资源优势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在与其他 L2 的竞争中快速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技术优势可能并不会爆发的那么明显,但是资源优势则可以让项目快速建立定位,塑造品牌认知,这在当下内卷的 L2 竞争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同样,如果说选择 LSD 赛道是看中了围绕以太坊质押所产生的稳健收益,那么 RWA 则是向现实世界收益的拓展。

9月12日,Mantle Governance 已经在内部通过了 MIP-26 提案,计划拨款 6000 万美金来打造支持产生 RWA 收益的稳定币 Seed;

同时在外部合作上,其也与知名 RWAb协议 Ondo Finance 联合,将能够产生 RWA 收益的 USDY 引入到 Mantle 生态。与自建生息稳定币相比,更加便捷的方式是在自家的 DEX 生态中直接注入 USDY 的流动性,使得用户无需通过 Ondo 协议也可以直接获取到 USDY 并产生收益,对于短期内快速吸引用户来说无疑更具吸引力。

无论是 LSD 还是 RWA,我们都能看到类似的路径,即“自建”和“外引”两种方案来建生态。前者更偏重长期建设,而后者更偏短期借力。

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离稳定的收益更进一步,将 Mantle 打造成获取稳健收益L2的不二选择。此外,我们也看到了 Mantle 在其他方向上的一些建设,例如接入BitDAO旗下与 Web3 游戏孵化和加速的 Game7 DAO,或许让全链游戏等方向更加值得期待。

激励用户的长期建设

在更加直接的营销活动上,Mantle Network 此前推出 Mantle Journey Alpha Season,鼓励用户完成各种交互任务从而获取MJ积分,以兑换 MNT 和相关 NFT 的奖励。

在 Alpha 赛季结束后,可以看到后续还会有更多赛季和任务主题,以不同的形式长期吸引用户参与。

例如,Mantle 近期也公布了其首个原生 NFT 系列 Mantle Citizen 的铸造活动,具体时间暂未确定。从名称上看,Citizen 也意味着对持有NFT身份的认可,更多的是体现着一种用户融入Mantle 生态后的长期参与感:

直观感受上,用户在 Mantle 生态系统中每次获得里程,其 NFT 人物都会成长,让用户能够添加各种配饰;

而潜在的收益上,虽然并未直接说明,但这种限量Mint 的NFT,也拉高了参与活动博取更多空投和收益的预期。

同时,NFT 的设计本身也邀请了国际知名视觉艺术家陈漫进行创作,整体上看 Citizen 系列的 NFT从制作、赋能到影响力打造,都能体现出 Mantle 本身想要长期获取用户的决心和底气。

未来展望

虽然 L2 的竞争,并不会因为 Mantle Network 的出现而终止,该项目本身最终也未必是 L2 的最优解。但是通过 Mantle, 我们能够看到后起的 L2 解决方案,在技术和生态上都在做可圈可点的突破和尝试,也为其他L2的发展和市场参与者的角色提供了范例和参考。

综合全文,我们认为当下 Mantle Network的优势在于:

  • 后发及资源优势:在了解已有其他 L2 玩法的同时,吸取经验并借助自身强大的资金和生态拓展资源,做到快速起量;

  • 生态差异化:LSD 和 RWA 都是离收益近且相对稳定的赛道,有收益就有热度,有热度就有使用意愿和流动性的注入,找到关键的生态抓手才是面对竞争的关键。

同时,Mantle Network 也面临着问题,例如技术上当前的排序器和 TSS 节点都是中心化的,去中心化最后如何执行有待观察;同时其主打的模块化设计,并不是独有的护城河,EigenDA 等组件其他 L2 也可以使用。

不过对于用户而言,当新项目出现时,选择加入胜过对未来的质疑。

在其他成型 L2 已经没有太多参与空间的情况下,关注 Mantle 这类后起之秀,在发展过程中寻求收益和机会,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做力所能及的交互动作和操作,是不错的选择;而对项目而言,Mantle 激励计划的支持则是难以拒绝的条件。

在熊市流动性缩紧的情况下,获得激励能为项目的存续雪中送炭,也让熊市 Build 能够有一个相对有力的支持。生态项目和 L2 的发展往往相互成就,在一个内部竞争并不激烈的 L2 上,多种激励与合作的刺激下,跑出顶级项目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或许,这场关于 L2 的竞争远未结束。当赛道里的每一个玩家都拿出自己擅长的资源全力以赴,去争取独特的市场定位和用户印象时,这场好戏才刚刚开始。

https://www.techflowpost.com/article/detail_14121.html

深潮 TechFlow 是由社区驱动的深度内容平台,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态度的思考。

社区:

订阅频道:https://t.me/TechFlowDaily

电报:https://t.me/TechFlowPost

推特:@TechFlowPost

进微信群添加助手微信:blocktheworld

If you find submirror valuable, please consider donate to wong2.eth to help cover server cost.

申明: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链嗅网立场。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